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活动>贝妈问答

幼儿园孩子教育问题:孩子幼儿园优秀,为啥上了小学成了“问题儿童”了呢?

2019-10-30 11:41:37

 

前两天闺蜜给我打电话,说自己快抑郁了,问我这个三年级的孩子妈妈,是如何度过最初上小学那个阶段的,因为她家孩子今年9月份刚刚上小学一年级,这才开学一个多月,老师已经找过她四次了,都是为了孩子上课好动、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。

 

闺蜜的心情我十分理解,她家孩子能歌善舞,还经常在幼儿园文艺晚会上跟老师一起主持节目,在幼儿园时已经初步显露出自己的文艺天赋,一度让父母十分骄傲,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小女孩,怎么上了小学,就成了老师嘴里的“问题儿童”了呢?

 

幼儿园孩子教育问题:孩子幼儿园优秀,为啥上了小学成了“问题儿童”了呢?

 

为什么孩子普遍缺乏“专注力”?

 

在所有育儿话题中,专注力绝对是一个热门话题,说起来我也曾经历过如上面闺蜜一样的阶段,记得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,幼儿园经常会在过年过节时举办活动,有一次过中秋,学校组织家长跟孩子一起过节,四人一组做月饼。

 

看着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做月饼,而我家孩子却欢实得东跑西颠,我十分尴尬地一次次把她拉回座位,可是不到五分钟她又开心地逃跑。

 

老师点她好几次名,可她总也不听指令,对于她的行为约束根本没起什么作用。看着她自顾自地玩得开心,我脑海里也被迫害地开始设想以后,总觉得她这么小就不能专注,越长大肯定越不行,越想越觉得焦虑,越是容易把这个点无限放大。

 

还好后来专门买来很多关于孩子“专注力”的书进行研究,才发现其实对于专注力这个命题,很多家长了解得实在太少。

 

心理学家高普尼克在她的《园丁与木匠》这本书里,通过儿童大脑的发展特点,讲述了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容易分心不专注,她是这样说的:

 

“ 受前额叶皮质和髓鞘质的影响,孩子6岁前的学习模式是“发现式学习(DiscoveryLearning)”,她们通过模仿、听讲和玩,尽可能地探索周围世界,不受限制,这样的学习模式决定了他们容易被任何东西吸引注意力。”

 

比如我们带孩子去公园,目的地是看菊花,可是很快就发现,如果不对孩子有所限制,那么从进公园大门开始,有可能走半个小时也走不到菊花展的位置,因为孩子随时都会被地上的蚂蚁、旁边花池里的小虫子、旁边卖泥人的小商店等等事物所吸引,甚至只要旁边有孩子在玩,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,不自觉地跑过去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了起来。

 

在新鲜的环境里,孩子不停地被周围的不同事物所吸引,是孩子的天性,也符合小龄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,都是该年龄阶段正常的表现。

 

幼儿园孩子教育问题:孩子幼儿园优秀,为啥上了小学成了“问题儿童”了呢?

 

必须对孩子抱有合理的预期

 

我们之所以一直担心自己的孩子缺乏专注力、做事情不能全心投入,正是因为我们作为家长,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没有一个正确的预期,生怕小时候就不专注,长大以后就会形成这样喜欢分心的坏习惯,所以在发现孩子“不专注”的时候,很多父母就希望将这个问题“扼杀”在摇篮里,彻底地一次性解决,其实根据儿童大脑发展的规律来看,这显然是不科学的。

 

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孩子每个阶段的专注力情况,专门研究孩子行为发育的网站speechtherapycentres根据大脑发育规律,列出了一个范围,我们来对照看一下:

 

2岁以下:以无意注意为主

 

2岁:约7分钟

 

3岁:约9分钟

 

4岁:约12分钟

 

5-6岁:约15分钟

 

6岁以上:逐渐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甚至更长

 

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,你希望他集中注意力20分钟甚至更长,那他显然是做不到的,这样不正确的预期就会导致父母开始焦虑,继而对孩子的行为及能力进行怀疑。

 

很多父母会用行动来缓解自己的焦虑,比如不停地提醒孩子、报各种提升注意力的课程或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监督孩子身上,这样导致的后果是,非但没有提升孩子的专注力,反而更加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。

 

判断孩子是否专注的标准不是唯一的

 

上面我们说了每个年龄阶段孩子注意力的时间,那么时间是不是检验孩子是否缺乏专注力的唯一标准呢?并不是这样的,那么判断孩子是否缺乏专注力,也可以从孩子是否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内容观察起。

 

比如我家孩子就被奶奶冠以“缺乏专注力”,用奶奶的话就是“屁股底下有针”,坐不住三分钟就要去干别的。比如搭积木,别的孩子都会想办法去搭出各种自己想要的造型,倒下了就再去搭,可是我家孩子搭不出自己想要的造型,就会很有挫败感,生气地转而玩别的。

 

可是后来我发现,他对拼图特别感兴趣,于是我就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图案,给他买了十几幅拼图回来,所有的拼图都混在一起,他都能很耐心地把每一幅幅拼图一点点拼好,有时候一拼就是一晚上。

 

那么对于这种情况,就不是因为他不专注,根源在于情绪问题,正如很多孩子写作业走神、上课不认真听讲,并不是他注意力差,而是他有意识地用走神、拖延学习这样的态度来反抗学习这件事。

 

心理学上将人的注意力分为两种,一种是无意识注意,一种是有意识注意,当孩子处于无意识注意状态,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,比如前面孩子玩积木,很容易受失败的影响从而放弃,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转移自己注意力;而当孩子玩拼图时,就进入了有意识注意状态,孩子对自己有兴趣的拼图,表现出有意识的主动控制,从而全身心地关注到拼图的内容和如何拼好,而不受失败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
 

不过对于孩子来说,“无意注意”在他们身上表现更加突出一些。不过随着成长,以及后天在环境、心理等方面的干预,有意识地培养,孩子慢慢地就会以“有意注意”为主。即有意识地让自己注意力集中。

 

如果你观察自己的孩子,是属于“情绪”问题的拖延,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自己给孩子学习压力太大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预期、是否让孩子过度学习,由此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,从而产生“报复性分心”,故意用这种方法让父母生气,达到自己反抗的目的。

 

如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

 

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,而专注力并不是天生的,它需要后天的培养。当孩子的注意力时而被破坏,得不到保护时,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。那么我们作为父母,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呢?

 

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态度

 

前面我们说了,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,孩子每个阶段专注力的时间是不一样的,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专注力,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。

 

2岁以内无意识状态的宝宝,可以以培养兴趣为主

 

此时的宝宝喜欢什么样的玩具,可以鼓励宝宝多玩,把他不喜欢的玩具可以暂时收起来,以免分散注意力。父母跟孩子的亲子互动也是如此,孩子喜欢的互动方式可以多玩,不喜欢的互动方式可以少玩或者不玩。

 

2-4岁的宝宝,可以以减少外界干扰为主

 

此时的宝宝有大量的时间玩耍,很多大人在孩子玩的时候喜欢过去干扰,比如问孩子口渴不渴、要不要吃东西之类,这些细节都会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影响,尽量让孩子在玩之前就吃饱喝足上完厕所,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玩耍。

 

4岁以上的宝宝,可以用拆分时间段的方法

 

根据上面儿童注意力表格我们可以看到,孩子专注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升,4岁以上的孩子,我们可以采用“拆分时间段”法,来培养孩子的目标感。

 

比如孩子画画,我们可以跟孩子说:15分钟之内你可以用来专心画画,其他事都不做,画完之后你来跟妈妈讲解画的是什么,可以吗?”或者“咱们看20分钟书,然后跟我分享你学到了什么,这20分钟不能做别的事”。

 

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做完了当前的事,再来规划下个时间段要做什么。孩子太小的时候没有时间概念,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计时沙漏或者带响铃的计时器,让孩子用以计时。

 

多跟孩子玩“反向游戏”

 

我家孩子小时候,特别喜欢玩一种游戏,那种游戏没有标准化的名字,我们叫它“数青蛙”,具体游戏内容是这样的:第一个人说“一只青蛙”,第二个人接着说“掉进水里”,第三个人说“扑通”,第四个人说“呱”。

 

当说到“两只青蛙”的时候,接下来依然是有一个人说“掉进水里”,但因为是两只青蛙掉进水里,接下来说“扑通”和“呱”的人,就得分别有两个,同样道理,说到“三只青蛙”的时候,除了“掉进水里”只有一个人说,接下来就得有三个人说“扑通”,三个人说“呱”……直到谁说错了,谁就受惩罚。

 

这个游戏必须得参与者集中注意力,否则就很容易说错。这种游戏就是“反向游戏”。

 

知名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Adele Diamond经过研究发现,小朋友从幼龄时期开始玩反向游戏,除了能帮助小朋友掌握抽象的语言概念、增强大脑记忆力,还有助于提高小朋友的专注力。

 

为什么?因为反向游戏是做出相反的匹配,孩子首先需要专注地听,还需要在听完后把直线行进的思维180度转弯,才能迅速说出或做出相应的答案。

 

提升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

 

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粗心、不认真读题,以至于明明会做的题做错或者漏做,虽然根源是因为孩子对题目不熟,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差。如果孩子能够更注意细节、注重观察,那么就更容易沉下心来去思考问题,这样就更容易提升孩子的注意力。

 

幼儿园孩子教育问题:孩子幼儿园优秀,为啥上了小学成了“问题儿童”了呢?

 

那么如何提升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呢?

 

强化孩子的“有意注意”

 

比如我跟孩子一起出去,孩子觉得秋天到了,天气变冷了,那么我就会引导孩子观察进入秋天之后,眼前的事物跟夏天的不同,比如秋天的太阳变得温和,不像夏天那么炙热;树叶开始变黄,并且枯叶开始落下;再比如路边绿化处植物的变化等等,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孩子“注意到一个细节,然后由此展开专注思考”的观察思考习惯。

 

看书时有意识培养孩子“指读”的习惯

 

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看了很多书,可是还是不能理解书里的内容,无法把书里内容内化,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在看书的时候,没有投入太多的注意力。我们在陪孩子看书的时候,可以用手指指着书本给孩子读,孩子眼神跟着手指移动的时候会更专注,提高今后上课、学习中的“追视能力”。

 

除此以外,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,我们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入手,比如孩子看书或者写作业的时候,提醒孩子要提前喝水、上厕所、端正坐姿等,也要给孩子制造相对安静的环境,不给孩子贴上“不专注”的标签等等,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专注力。


上一篇:那些一怀孕就辞职的人后来是怎么打发时间的?

下一篇:宝宝喜欢竖着抱,横抱就哭,怎么办?

预约试听

宝宝性别

家长姓名
手机号码
联系地址
所在城市
试听中心

GYMBABY

地   址:北京朝阳区红军营南路瑞普大厦C座( 总部)

联系电话:400-008-8593

电子邮箱:gymbaby@gymbaby.org

版权所有:北京运动宝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运动宝贝早教加盟服务号
京ICP备16051683号-5     |  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758号     |  © 2012 运动宝贝早教 ALL RESERVED   |  特许经营备0110500311800241  |  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