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活动>贝妈问答

给孩子自由,分寸感的拿捏,你做对了吗?

2019-03-11 11:47:00

有很多家人可能参加过父母学堂举办的戒吼活动,作业营训练营等,包括在好妈妈大家庭,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,不论哪位导师或者大姐,都会建议不用太焦虑,应该尊重孩子,让孩子自己做主。

 

这些建议传递的信息都是:放手,把自由还给孩子。所以很多家人都立志要放手,那么我就下决心不管孩子了,任由他自己爱干啥就干啥吧。所以,有些孩子在放手后经过短时间调节,慢慢步入正轨,但也有些孩子好像在自由的路上越走越远,像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了。比如很多妈妈都为孩子玩游戏头疼不已,以前控制的时候,还能少玩一点,但自从放开之后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了;还有学习,以前检查作业的时候还能认真一点,放手后作业都不能完成了。

 

我们一起来看看《好妈妈大家庭》中一些妈妈的困惑:

 

给孩子自由,分寸感的拿捏,你做对了吗? 

给孩子自由,分寸感的拿捏,你做对了吗?

 给孩子自由,分寸感的拿捏,你做对了吗?

 

其实这并不是放手的错,而是前期孩子在我们的管控下没能学会自我管理,脱离约束后出现的失控行为。就像一个人的情感被压抑久了,找到机会自我宣泄,这样的混乱期是正常的,需要我们给予爱心和耐心,等待孩子自己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。 

 

放手不是说不管孩子了,很多家人为此苦恼,放手的分寸如何拿捏。对此,尹老师有这样一段话:“教育中关于自由的分寸或如何放手的分歧,背后的心理基础就是信任或不信任人性的本能。如果一个人坚信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,坚信在这个孩子的内部,早已具备了“成为他自己”的所有要素,就像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成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一样,那么他就会完全安心于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锄草工作,而不会精细安排这粒种子何时出苗,何时开花,更不用担心它会长成一株野草。”

 

给孩子自由,分寸感的拿捏,你做对了吗?

 

所以,放手其实考验大家的不是行为本身,而是行为背后的基础:爱和信任。因为我们爱孩子,信任孩子,所以给予孩子自由,让她自主选择,并且相信她自己有能力应对每天的事情,成长为更好的自己。在这样的基础下,孩子犯错了、受打击了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,都可以在家这个温暖的避风港休息整顿,继续前行。

 

再者,放手,不过是手段,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亲子关系。尹老师说亲子关系大于教育。对于这个说法,武志红书老师书中的一段话,可以让大家理解,为什么亲子关系如此重要。

 

“一个人当下的关系模式,是他内在的关系模式和童年的关系模式的再现。而且,这份再现,常常有精准的对应。

 

你和女权威的关系,很可能对应着是你和妈妈、奶奶和姥姥等女性养育者的关系;

 

你和男权威的关系,很可能对应着你和父亲、爷爷和姥爷等男性养育者的关系。”

 

大家反观自己,是不是从自己身上也看到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模式,仍然在影响着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呢?

 

所以武老师说到“既然我们说,内在关系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命运,那么,做父母的,和孩子构建一个平等而互相尊重的关系模式,应该是父母能给孩子的一个最好的礼物了。”

 

既然放手是为了改善亲子关系,那么就不能仅仅撒手就结束。我们需要和孩子重新建立或者加深情感链接,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,我们的接纳。

 

情感链接的建立和加深,需要我们多练习爱的表达:和孩子道早安晚安、每天亲吻道别,抽时间和孩子单独共处(各自看各自的书也可以)、睡前拥抱,说“我爱你”、分享有趣的事,好看的书的段落,一个笑话等等都是不错的开始。

 

放手也不代表为了避免和孩子起冲突而零交流,而是要多和孩子沟通,多了解孩子的想法。比如,晚睡对身体不好,我们可以提醒孩子,告诉孩子我们的担心,和孩子商量几点之前入睡,到点了我们可以敲敲房门再次提醒:“妈妈允许你玩游戏,但要保护好我儿子的身体哦。”如果第二天没有事情,早上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睡到自然醒。


给孩子自由,分寸感的拿捏,你做对了吗?

 

再比如作业的问题,我们先了解孩子不能完成,是不是因为作业太多了?是不是因为之前我们过多管控造成的孩子对作业厌恶呢?如果是作业多,问问孩子需不需要帮忙做或者和老师沟通少做一点?如果是孩子对作业产生负面情绪了,那么允许孩子想做多少就做多少,我们愉快地签字,及时肯定孩子,让孩子先缓缓,等他对作业的厌恶情绪释放完全。

 

放手之后还需要我们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个孩子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。也许他家孩子原意通过手机听故事,别家的孩子喜欢自己阅读,而你家的孩子非要吵着让你读给他听。不论多么高明的育儿经,都需要我们看见孩子的需求,按照孩子的需求去回应孩子,这方面没有标准可言。爱的需求不一样,我们的回应也要不一样。

 

如果实在对于放手感到很迷茫,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。那么,就先做好自己,再谈对孩子的教育。身教大于言传,因为我们是孩子最近最直接的榜样。比如我们想孩子有恒心,那么就选一样体育运动,不管天气如何,我们天天坚持锻炼。如果想孩子爱上阅读,那么我们就把手中的手机换成书本,津津有味地读起来。如果想让孩子爱上学习,那么我们就找资源充电,保持学习的姿态,等等。简单一句话: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
 

再谈放手,不能看到大家都放手,也跟着只放手。别人谈放手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就信任孩子,孩子一直有良好的自我管理;也许是因为她们决心改变,充分理解了放手的意义,践行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,所以孩子会表现不一样。但如果只做拿来主义者,忽视孩子情感需求,对孩子面临的困难也不想了解,不愿花心思帮助孩子,那么,放手不过是逃避问题的懒办法,不会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,也不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。

 

所以,说到这里,你理解什么是放手了吗?放手之后我们要怎么做,清楚了吗?放手是手段,基础是爱和信任,如果做不到爱和信任,我们就还需继续修炼!


上一篇:孩子0-6岁是真正的千金一刻,早教刻不容缓!

下一篇:宝宝喜欢竖着抱,横抱就哭,怎么办?

预约试听

宝宝性别

家长姓名
手机号码
联系地址
所在城市
试听中心

GYMBABY

地   址:北京朝阳区红军营南路瑞普大厦C座( 总部)

联系电话:400-008-8593

电子邮箱:gymbaby@gymbaby.org

版权所有:北京运动宝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运动宝贝早教加盟服务号
京ICP备16051683号-5     |  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758号     |  © 2012 运动宝贝早教 ALL RESERVED   |  特许经营备0110500311800241  |  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