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活动>贝妈问答

孩子哭就随他哭?其实可以多点人文关怀

2018-09-06 11:16:19

前几天去超市购物,在玩具区碰到一位看样子像南美国家的妈妈带着两个男娃,大的六七岁,小的两三岁,弟弟正抱着妈妈的腿扯着嗓子哭嚎,本来这个年龄话就说不利索,再加上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,更听不出他在说什么,不过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:要货架上那个一按就又亮灯又唱歌的玩具。

 

孩子哭就随他哭?其实可以多点人文关怀


妈妈显然是久经沙场了,一开始还回应几句,到后来就干脆什么也不说,站在一旁等孩子哭完,期间还拿出手机悠闲地刷了起来。

 

坐在购物车里的哥哥也相当淡定,心无旁骛地玩着iPad,想来他老弟这招也不是第一次用了,连大哥都免疫了吧。

 

我推着购物车,赶紧从他们旁边走过,一边走一边默默感叹:小朋友在商店撒泼耍赖这事儿还真是不分种族不分肤色、跨越大洋跨越国界啊!

 

而世界各地的家长在这种事情的处理上做法也都差不多,基本分成两类:一类是迫于压力满足孩子的要求,先堵住娃的嘴,毕竟,跟着娃的眼泪一起噼里啪啦掉了一地的,那可是老娘的脸啊!还有一类是不论娃怎么一哭二闹三上吊,都坚定信念不为所动,直到娃哭累了乖乖回家,跟老子拼耐性,你小子还嫩了点儿!

 

鉴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,许多专家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是:

 

不能惯着孩子,该拒绝的时候一定坚定拒绝,孩子要哭就让他哭,父母不打不骂不说教,就在旁边看着他哭,等他哭够了再给点爱抱一下,顺便教育教育,抓住一个典型事件教育一次,孩子以后再也不会撒泼耍赖了。

 

孩子哭就随他哭?其实可以多点人文关怀


相比于以前那种当众教训孩子,训斥甚至动手的做法,这种“晾晒式”管理显得相当温和、人性化了。但不知为何,每次看到这样的建议,我都感到脊背发凉,总觉得这样缜密的心思和精明的手段实在不像是在教育孩子,而是像在对付敌人。

 

父母和孩子之间失去了本应有的爱的连接,站到了对立面,孩子不再是父母曾经发誓珍爱一生的宝贝,却成了需要父母绞尽脑汁、用尽手段去修理和改造的对象。

 

当我们就站在那里看着孩子哭时,我们脸上的表情是冷静,还是冷漠?当孩子哭到精疲力尽时我们给的怀抱,是真的怜爱,还是高高在上的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施舍?

 

美国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劳伦斯·科恩博士在他的Playful Parenting(《游戏力》)一书中这样说:“关于孩子的哭泣,如果我只能给家长一条建议,那这条建议就是:不要把孩子自己一个人扔在那儿哭。”这条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因为在我们看来,让孩子一个人哭一会儿已经算是我们对他宽大处理了:他哭哭啼啼的,我都没打他没骂他,让他一个人哭完了冷静了再来跟我说话,这还不行?

 

其实,我们在处理孩子哭泣时的态度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哭的深深的误解,这种误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 

哭是不好的,是软弱、无能的表现;

 

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;

 

哭是小孩儿威胁父母以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;

 

家长见到孩子哭应该尽快让他停止哭泣。

 

孩子哭就随他哭?其实可以多点人文关怀


正因为这些误解,家长内心总是放不下对哭泣的孩子进行惩罚的想法,即使不是打骂这种可见的惩罚,也是任由孩子哭这样的冷暴力。

 

事实上,最新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,哭不仅是好的、有益的,对于表达能力不强的小朋友来说,哭更是最本能、最直接、最有效的疏解情绪、自我疗愈的方法。

 

孩子生活经历少,许多成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对孩子都是全新的体验,会带来恐惧、伤心、愤怒等负性情绪,形成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等化学物质,而这些化学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得不到释放,会对孩子的大脑环境造成伤害。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,自主处理情绪的能力仍然很有限,也很难通过语言沟通等方式疏解心情。在这种情况下,哭泣和眼泪就成为孩子排泄负性化学物质的最佳方式,也是他们天生就会,不需要学习的能力。

 

但遗憾的是,并非所有哭泣都有这样好的效果。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、心理学家劳伦·比尔斯姆通过研究发现:如果我们在哭泣时身旁有人能给我们精神上的抚慰,那我们通常哭完会感觉好很多,但如果身旁明明有人在,而这个人却没有给我们半点精神上的支持,完全无视我们,甚至否定、批判我们的感受,那我们哭完之后会感觉更加糟糕。

 

也就是说,如果家长只是站在一边看着孩子哭,等着他哭完,这时候的哭泣,并不能帮助孩子缓解情绪、疗愈心灵,他最后不哭了,很可能只是精疲力尽,或者绝望了,并不是真正平静下来。其实我们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:当我们自己因为某件事哭泣时,如果我们的伴侣只是站在旁边看着,不给我们任何形式的支持,我们是不是可能更生气?我们是不是渴望一个温暖的怀抱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,让我们痛痛快快大哭一场?

 

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需求,背后是有神经科学的道理的。“游戏力”工作室创始人李岩老师介绍说:研究发现,大脑中产生情绪的区域对触觉信息非常敏感,也就是说,当我们有强烈的负性情绪时,如果有人能给我们温柔的拥抱、抚摸,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负性情绪。同时,这个区域还负责接收和处理他人的表情和语气信号,因此,如果有人能带着温柔的目光和语气来抚慰我们,同样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
 

孩子在大哭大闹发脾气时,内心是有许多强烈的情绪的:愤怒、委屈、恐惧、羞愧等等,这时把他扔在一旁独自哭泣,只会让他的坏情绪不断发酵,形成对大脑有害的化学物质;如果我们能将他揽入怀中,温柔地抚摸他的后背,同时轻声的告诉他:“唔,妈妈知道,宝宝好生气,宝宝好想要这个东西,妈妈知道,妈妈在这里”,他则更有可能平静下来

 

这里要说的是,安抚孩子时说的话一定要简洁,只需要接纳他的情绪,并且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在,他是安全的。其他任何形式的解释、分析、建议、说教、批评、道歉都会打断孩子的情绪修复过程。不要试图跟他讲道理,更不要要求他“好好说话”,因为这个时候,他负责处理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已经被多种强烈的感受淹没,大脑各个部分之间的沟通已经失效,负责逻辑推理的前额皮质也已经无法正常工作,根本无法处理家长的道理和建议,也根本不可能“好好说话”。只有当他真正平静下来之后,才有可能听进去家长的话。

 

还有一种情况,孩子情绪实在太强烈,可能倒地打滚,连踢带踹,根本不让爸爸妈妈抱,还可能对爸爸妈妈大喊:“你走开!别过来!”这时候,我们真的要走开吗?

 

如果是在超市等公共场合,我们肯定不会把孩子丢在那里自己走开;即使是在家里安全的环境中,我们最好也不离开孩子太远,不走出他的视线范围。这是因为,我们不仅要保证孩子身体上不受伤害,还要给他情绪上的安全感,而离开现场只会给孩子带来被遗弃的恐慌感,只有陪伴才会让孩子觉得安全。

 

针对这种情况,Peaceful Parent, Happy Kids(《父母平和,孩子快乐》,书名为本文作者译)一书作者萝拉·马克姆博士建议我们这样对孩子说:“唔,宝贝想让妈妈走开,那这样,妈妈后退几步,离你稍微远一些,但妈妈不会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的,你需要妈妈的话,妈妈一直在这里。”这样说,能让孩子知道我们愿意尊重他的想法,但同时绝不会抛弃他,既给了孩子空间,又给了他安全感。

 

这样在孩子哭闹时给他有爱的陪伴,对孩子和家长都有极大的益处。孩子会慢慢了解到:原来世界不是总能如我所愿,会有我想要而不能得的,想做而无法做的,我会因此而愤怒、委屈,但是没有关系,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,它们会来也会走,它们走后我仍然可以平静快乐,而且无论如何,我的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,在我需要的时候,他们都在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拥有了强大的内心、顽强的韧性和超高的情商。

 

而父母会发现,当我们给出这份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后,孩子会回馈给我们最真诚的信任和亲密。他的哭闹减少了,不见了,并且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指导。亲子关系走入温暖的良性循环,开始带来真正的幸福感,整个家庭的氛围也会更加愉快。就像美国育儿专家珍妮特·兰斯布里所说:“育儿中有个违背了许多家长基本认知的真相,就是:我们越能接纳孩子的坏情绪,就越有机会拥有好心情。”

 

其实,这不仅是育儿中的真相,也适用于所有的亲密关系。你愿意接纳我最糟糕的样子,才有机会看到我最美好的样子。孩子如此,成人亦是如此。在我们最狼狈不堪的时候,都需要多一点的人文关怀。

 

本文来自“尹建莉父母学堂”。

 

运动宝贝早教,全国十大早教排行上榜品牌,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中国宝宝早教事业。


上一篇:早教,从培养习惯开始

下一篇:宝宝喜欢竖着抱,横抱就哭,怎么办?

预约试听

宝宝性别

家长姓名
手机号码
联系地址
所在城市
试听中心

GYMBABY

地   址:北京朝阳区红军营南路瑞普大厦C座( 总部)

联系电话:400-008-8593

电子邮箱:gymbaby@gymbaby.org

版权所有:北京运动宝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运动宝贝早教加盟服务号
京ICP备16051683号-5     |  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758号     |  © 2012 运动宝贝早教 ALL RESERVED   |  特许经营备0110500311800241  |  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